Search

【VEOLIA】透過同步檢測 TOC 和電導率提高效率、降低成本

 

簡介

總有機碳 (TOC) 和電導率是水質的關鍵屬性,但手動檢測這兩項參數需耗時數小時。費時的檢測步驟包括檢測樣本、記錄數據、等待複查,以及批准書面的或電子實驗室數據管理系統中的記錄數據。美國一家全球性的生技公司積極尋求能夠同時偵測 TOC 和電導率的平台,以提高效率、精簡流程,並能將檢測結果匯出到實驗室資料管理系統。

 

解決方案

為了提高效率、降低成本,該公司評估了 Sievers 分析儀生產的 Sievers* M9 實驗室型分析儀,該儀器可同步檢測來自單一容器【雙用途電導率和 TOC 樣品瓶 (DUCT 樣品瓶)】中的 TOC 和美國藥典 USP /中國藥典 ChP 的第 1 階段電導率。 M9 分析儀還具有樣品分析時間更短、樣品用量更少、能夠整合實驗室數據管理系統等優點。

該全球性生物技術公司所採用的方法確認,是透過解釋 USP <1225>「藥典方法驗證」。本公司評估了檢測的三個方面,前兩個方面是 TOC 和 USP 第 1 階段電導率檢測方法的適用性確認,此為 USP <1225> 的直接要求。檢測的第三個方面是驗證新的 Sievers DUCT 取樣容器的適用性,並評估容器的樣品保留時間,以支援內部運行程序。在此不討論上述檢測,因為 Sievers 分析儀已單獨進行了測試,支持 DUCT 樣品瓶中的 TOC 和電導率樣品的 5 天樣品保留時間。

該公司以 Sievers M9 實驗室型分析儀進行了電導率的方法轉移,並清楚證明了該方法是準確的、精確的、線性的。請參閱表1的數據。

 

分析性能
特點

結果
運行 1運行 2

運行 3

準確度 (%)

959591
準確度 (%RSD)11

5

線性度 (R²)

0.99990.9999

0.9995

表 1:電導率方法轉移結果摘要

 

套裝 TOC 分析方法已經在目前的 TOC 分析儀上驗證過,其使用的是相當的分析技術。因此,該公司選擇在 Sievers 新的 M9 實驗室分析儀,與過去的 900 TOC 分析儀上,同時運行來自同一批次的系統適用性標準品套裝。由於樣品瓶類型的變化,該公司還運行了 Sievers DUCT 樣品瓶中配製的系統適用性套裝,以證明容器的可比性。

三組系統適用性套裝都符合使用 Sievers M9 實驗室型分析儀時的 85 – 115% 合格標準。響應效率百分比顯示了同時使用 Sievers M9 實驗室型分析儀和 DUCT 樣品瓶的適用性和可接受性。請參閱圖 1 的數據。

 

圖 1:TOC 方法轉換結果

 

Sievers M9 實驗室型分析儀除了具有合格的分析性能,還與實驗室資料管理系統相容,同時分析 TOC 和電導率。這種以電子文件格式導出 TOC 和 USP 第 1 階段電導率結果的功能,去除了人工抄錄資料的錯誤,節省了分析時間。在此例中,該公司能夠將系統配置為自動填充多樣品結果。結果一旦合格,實驗室資料管理系統就將其錄下,以待複查和批准,因此從取樣到結果複查的整個工作過程完全變得無紙化。該公司估計,每天可節省約 4 小時

 

結果

經計算,該公司實現的投資報酬率、投資回收期、淨現值分別為:5 年 400% 投資報酬率,7個月投資回收期,約 40 萬美元 5 年淨現值。投資回報率的最明顯的地方是,儘管整合 Sievers DUCT 樣品瓶時增加了耗材成本,但樣品數量的減少使公司大大節省了總成本。

 

成本類型 (每個樣品)當前未來
電導率耗材$ 2.58$ 15.70
TOC 耗材$ 4.83不適用
總耗材成本$ 7.41$ 15.70
勞動力成本 (減少5分鐘)$ 8.17$ 2.33
維護 ¹$ 0.44$ 0.88
總成本$ 16.01$ 18.91
  1. 請注意,同時進行 TOC 和 USP 第 1 階段電導率檢測使此數字翻倍。

表 2:樣品成本摘要

 

成本因素

當前

未來

資金成本

不適用

$ (99,710)

可變成本 ¹

$ (271,454)

$ (163,234)

預計節省人力

不適用

$ 72,800

總成本

$ (271,454)

$ (190,144)

總節省的成本

$ 81,310

投資回收期

7 個月

  1. 反映人力、維護、材料成本。

表 3:1 年數據摘要

 

 

上述投資報酬率出自分析儀同實驗室資料管理系統相整合。

 

如果繼續以手動操作而非數據管理系統,投資回收期將增加到 11 個月,但仍在 1 年以內。

 

此範例很好地證明了,使用 Sievers M9 實驗室型分析儀來同時檢測 TOC 和 USP 第 1 階段電導率可以為企業節省大量時間和費用。此方法減少了實驗室中檢測樣品的需求量,大大降低了成本,使企業能夠將節省下來的資源用於其它生產和創新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