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概述
隨著時間的推移,通常氣藏產量顯著下降。大部分的生產損失是由冷凝液和堵水造成的。氣體冷凝液通常以高於單一氣相露點的壓力存在於儲層中。當氣體產生並流向井時,壓力下降到露點以下,液體開始形成或「流出」氣相。液體被困在地層的孔隙中,阻礙了氣體向井的流動,從而降低了產量。
壓力梯度趨向於接近井筒的指數級,因此此處達到露點時,由於堵塞,影響最大。由於大部分損失局限於井筒附近相對較小的體積,因此可以處理較小的體積並扭轉部分損失。目前正在研究一種方法來恢復部分損失的油井產能。

| 研究
目前正在進行的岩心驅替實驗研究,用來評估各種處理方法對扭轉冷凝液和堵水造成井損害的有效性。實驗是在實際儲層條件下,通過岩心流動冷凝液混合物進行的。
實驗程序
岩心驅替實驗分幾個階段進行:
- 初始滲透率 (甲烷,氮氣)
- 初始對氣體 (冷凝液) 的相對滲透率
- 處理 (液體溶液)
- 後處理對氣體 (冷凝液) 的相對滲透率
- 最終滲透率 (甲烷)
所有的液體都被裝入中間容器中註射。每個中間容器都裝有一個活塞,將兩側密封。注劑裝入一側,另一側加水。然後水被幫浦入中間容器以取代活塞,活塞將流體推入岩心。為了模擬儲層條件,冷凝液最初必須是單相流體,在露點以上處於平衡狀態。因此,注入的流體最初的壓力和溫度高於露點 (通常 > 4000 psi),並使用回壓調節器“閃蒸”到典型的井底流動壓力 (500-2500 psi)。當流體閃蒸到井底壓力時,液態烴從氣相中滴出。這是為了模擬當儲層中的氣體接近井筒時發生的情況。
冷凝液驅油是在處理岩心前後相同的條件下進行的。通過測量處理前後岩心的壓降,比較處理前後的相對滲透率,來評價處理的有效性。
在滲透率小於 1 mD 的岩心和滲透率在 100 D 範圍內的支撐裂縫上進行了實驗。這就需要一個幫浦能夠精確地分配連續的、無脈衝的流量,範圍為 10-2000 毫升/小時,並且壓力超過 5000 psi。
| ISCO 柱塞幫浦
本文選擇了 ISCO 100DX 型帶有電動閥的雙幫浦系統。測試系統基本上由一個岩心夾持器、兩個回壓調節器、一個中間容器、壓力表和幫浦組成。岩心夾持器、回壓調節器和中間容器安裝在溫控烘箱內。
幫浦連接到中間容器存水的一側,在實驗過程中有兩個主要目的:
用於流體平衡和加熱時的恆壓模式。為了使冷凝液混合物成為單一氣相流體,它必須在高於露點的壓力下長時間(一夜之間)達到平衡。 100DX 在高於露點的壓力下進入恆壓模式,從而確保冷凝液在足夠的壓力下的平衡壓力。液體處理溶液在加熱時會膨脹;恆壓模式下的幫浦允許溶液在一夜之間被加熱,而不會對系統造成過壓。 DX100 柱塞幫浦最重要的應用是通過岩心幫浦送冷凝液。
幫浦在恆流模式下運行,以使岩心中充滿各種流體。幫浦的流量必須是準確和恆定的,並且在轉換過程中沒有壓力脈衝,這樣才能測量出準確的壓降。當低滲透率 (< 25 mD) 的岩心被淹沒時,這一點非常重要,因為壓力峰值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消散。
HPLC/注射/進樣/輸料 幫浦(製), 化學合成, 實驗室型, 純化制備, 製程型


